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村的喜事儿传北京!从17个村庄看中国式现代化图景

贵州日报 2023-03-05




春日村庄,鸟鸣声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村里的喜事一桩接一桩,乡亲们有太多的心里话想说出来。
2023全国两会期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联动津云客户端、河北日报、潮新闻、福建日报、江西今视频、大众日报、大象新闻、湖北长江云、华声在线、广西日报、海南日报、重庆日报、川观新闻、云南日报、甘肃日报、宁夏日报等主流媒体,聚焦村庄新貌,聆听发展故事,共话“我们村的喜事”,从一个个村庄中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图景!





贵州·化屋村

瞧,这是化屋的幸福账单


贵州化屋村群峰叠翠、碧水荡漾。图为化屋村景色。张加林 摄


悬崖之下,苗歌悠扬。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群峰叠翠、碧水荡漾,乌江沿岸游人来往。


走进化屋村,面貌新、旅游兴、村民乐。


“旅游业的发展让许多人返乡就业创业,苗绣和蜡染让绣娘有了乐业之本。”从小和母亲学习苗绣和蜡染的杨文丽,怀揣着对技艺传承的初心,返乡创业开办蜡染刺绣工坊,探索“传统+时尚”的苗绣传承新路。


“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在化屋村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去年,杨文丽的苗绣和蜡染制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188万元,带动当地60余名绣娘就业。


在化屋,像杨文丽一样拥有“新人生”的人还有许多,他们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2021年以来,化屋村累计接待游客9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亿元。红火的发展账单写出了化屋人家的好日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李舒涵 刘义鹏)



天津·丁家

我们的田野,充满希望


天津丁家瞿阝村风吹麦浪荡漾。


“10年过去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您的殷殷嘱托!”


进入两会时间,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鸿勋的思绪一下子拉回了10年前。


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乘坐城际列车来到天津。在武清站下了列车后,他直接来到丁家瞿阝村的小麦大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向农民询问田间管理和预产情况,叮嘱当地干部加强农技服务,搞好田间管理,努力争取夏粮丰收。


10年岁月,肥土良田,播撒良种,疏通沟渠,丁家瞿阝村有了新面貌。


2014年,村里成立“金河滩”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香味葡萄种植示范推广基地。“我们建设千亩高标准农田,种植黑小麦,建设面粉厂,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搞起网络直播销售。”张鸿勋说,丁家瞿阝 村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路子越走越宽,村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如今,10年已过,丁家瞿阝 村从传统农业到前沿科技,从单一耕种到多元发展,从村集体收入近零到112万元,人均收入从几千元到3万多元……这里的泥土孕育勃勃生机,带来收获的喜悦。(津云客户端记者 霍艳华 武清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毛建芳)



河北·骆驼湾村

骆驼湾变成了幸福湾


绿水青山环抱中的河北骆驼湾村。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摄


“攒足劲儿再出发,致富路肯定越走越宽!”不久前,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村委会会议室,一场关于产业发展的座谈会讨论得热火朝天,村妇联主席任永花的发言引来阵阵掌声。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骆驼湾村看望慰问群众。随后,“北漂”近20年的任永花感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干劲和信心:从仅有一条年久破损的硬化路,到双向6车道的国道公路连接线、旅游公路标准的通村路;从破旧低矮的土坯房,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民居;从靠天吃饭,到发展新产业,端牢乡村旅游“新饭碗”……短短几年光景,村容村貌、富民产业、公共服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任永花果断从北京返回家乡,到村里的旅游公司务工。村里,高山苹果、高端花卉、百亩花海稳步发展,香菇种植、休闲渔业、精品民宿风生水起。2022年,骆驼湾村集体收入达10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


村里的变化,任永花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真希望把这些好消息传到北京去!更盼望习近平总书记再来看一看,看看咱们村里的大变化!”(河北日报记者 寇国莹)



浙江·余村村

赠人青绿 手留“余”香


浙江余村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大地回春,草木萌生。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三面青山环绕,小溪绕村而过,漫山翠竹绿叶,入眼皆是美景。在主干道上,旅游大巴车来来往往。


“过去,我们靠山吃山。开矿山,漫天都是粉尘,一年也就几千块。”谈起过去,余村乡宿联盟主席、“春林山庄”老板潘春林唏嘘不已。早年因为开矿采石、办水泥厂,余村污染严重,烟尘漫天,家家户户门窗紧闭。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余村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鼓励余村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经济这条路子。从此,余村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挤出集体资金修复生态环境,同时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10多年来,余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复垦复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了可游可赏、亦耕亦采的新型乡村生态经济,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现在,我们养山富山。开民宿、‘卖风景’。去年,我赚了100多万元钱,在村里也就是中等水平。”潘春林说。


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潘春林细数这些年的变化,由衷感慨:“村好了,村民会更好。”(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汪驰超)



福建·中复村

互联网“圈粉”记


“红军长征第一村”福建中复村。


“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粉干姐’……”人未到,声先至,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的红军街上,初春的微风裹着上官小英的声音传到了游客们的耳朵里。沿街店铺里,电商直播热火朝天。


长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之一。如何让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的长汀县中复村利用红色旅游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以建设省级蔬果现代产业园为抓手,打造集休闲、赏景、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开办直播培训活动,鼓励村民们共踏电商浪潮。


上官小英就是加入直播培训的村民之一。2011年,她返乡创业自创品牌“汀妈妈手工米线”。现在,小英的工厂日产几千斤米线,她也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红人“粉干姐”。此外,她还以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增收。


2022年,中复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里也成为长汀县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和乡村振兴培训基地。


山更绿,水更青,交出的成绩更红火,中复村一直在路上。(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记者 邓慧杰)



江西·潭头村

“红军村”的红日子


江西潭头村美丽乡村画卷迎曦展开。


初春,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小楼上绘着喜庆的农民画,农耕文化园里大片油菜花悄然盛开,游客们拍照游玩。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迎曦展开。


“我们村是有名的‘红军村’。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调研,嘱咐我们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74岁的老人孙观发热情介绍。


近年来,潭头村牢记嘱托,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特色农家乐、红色研学旅游等项目,建设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村民入股的方式,让400多户村民当上了股东,村里人气越来越旺,游客络绎不绝。


“这些年,潭头村旧貌换新颜。”孙观发感慨,“如今,乡村旅游红红火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潭头村的雕塑上,一行话语道出赣鄱大地群众的心声。如今,于都富硒农产品打响品牌,中国首部大型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即将首演,一项项进展就像书写在答题纸上的一组组答案,成为潭头村对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最好回应。(江西广播电视台今视频记者 钟文 胡筱娟 熊俊杰)



山东·三涧溪村

走,创业正当时


山东三涧溪村返乡创业人王元虎。


“我们已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春天!”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济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虎说,随着章小福农乐园和农家宴项目落地,他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王元虎是三涧溪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2009年,他从北京辞职返回家乡。现在,他的公司已成为济南市农业龙头企业,年收入千万元,并带动村里大量年轻人就业创业。


产业升级推动村子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这正是三涧溪发展的缩影。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来到三涧溪村。他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近年来,三涧溪村牢记嘱托,通过政治领航、组织带动,筑牢乡村善治的堡垒;通过产业领富、平台带动,筑牢强村富民的基石。


如今,村北,以章小福农乐园为代表的产业融合业态逐步成熟,农业采摘、冷链物流、研学、近郊游、餐饮等产业协同发展;村南,工业园区持续产业升级;村西,章丘区中医院楼群与三涧溪康养项目遥相辉映;村东,三涧溪乡村振兴综合体内电商基地已开始运行,不远处的美食街在线下搭建新消费场景。


抢抓发展红利,村民们在这里共享发展成果。(大众日报记者 段婷婷)



河南·田铺大塆

我们的“田”有点“甜”


河南田铺大塆讲好乡村发展新故事。


炊烟袅袅春风至,位于大别山深处的田铺大塆被“唤醒”了。


早起的游客,悠闲地行走在村中小道。在一家名为“半坡时光”的民宿门口,他们用手机拍下春光里的田铺大塆。


韩光军是“半坡时光”的主人,望着门前来来往往的游客,他抑制不住高兴:“以前路不通畅,外面的游客进不来。现在靠着乡村旅游,我们村越来越知名,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在经营民宿之前,韩光军在村口经营着一家小卖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考察调研,走进了他的小店。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


2020年,韩光军将小店转让给了邻居,重新装修家里的老房子,干起了民宿。


“现在一到节假日,村里的游客一波接一波,我们的民宿需要预约才能住上。”韩光军说。


在田铺大塆,像韩光军家这样的民宿,还有20多家。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还吸引外地人来这里发展。韩光军说,大伙的日子越过越好,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米方杰 沈翔)



湖北·峒山村

峒山村里有你我的乡愁


湖北峒山村里充满乡愁。


青砖、白墙、灰瓦,村居建筑与山水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这里是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新社区与古村落掩映于绿色间,水乡气息扑面来。


“这些年我们的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徐淑琪说。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峒山村调研时强调,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不成为荒芜的农村。2013年,因不少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有千亩土地空闲。此后,峒山村引进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基地、元隆生态园等,发展特色种植,让土地不再空闲。


不成为留守的农村。2013年,村里70%劳动力在外打工,留守老人居多。此后,峒山村发展各项产业,吸引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


不成为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峒山村将老房子保护起来,修旧如旧,留下乡亲们的记忆和乡愁。


2018年9月,峒山村被列为全国首批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户户皆是景,处处有乡愁。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回应,也是对荆楚百姓的承诺。


“我有一句话想传到北京去,农村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强大,如今的我很自信,生活更充实。”徐淑琪说。(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桂亮 刘璐)



湖南·沙洲瑶族村

半条被子 幸福日子


湖南沙洲瑶族村春意盎然。


“家门口挣钱,半条被子,幸福日子。”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民俗广场一摊子边,摊主罗金花铺开纸张拿起笔一气呵成,“这几年,我们的生活变化可大了。”


沙洲村地处罗霄山脉南麓大山丛中,是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过去,因偏远闭塞,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创业,罗金花也在其中。


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故事,让沙洲村声名远扬。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沙洲考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抢抓契机,大力发展农旅经济,吃上了旅游饭。


同村里其他30多位“金花”一样,罗金花也回来了。她承租村里统一规划的小摊,做起了生意。今年春节期间,沙洲村游人如织,罗金花生意火爆,仅初八一天就收入6000多元。


闲暇时光,罗金花还与姐妹们一起唱歌跳舞,积极参加村里文艺会、合唱团等,让精神也“富”起来。


“幸福日子甜如蜜,更得撸起袖子加油干。”罗金花说。(华声在线记者 邓望军 通讯员 邓生祥 何利飞 欧智敏)



广西·毛竹山村

葡萄里吃出乡村振兴好味道


 广西毛竹山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新业态。


普通的小山村何以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幸福村?八桂大地欢歌响,毛竹山村给出了自己的发展答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的发生地。红色血脉在这里流淌,绿色产业在这里兴起。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毛竹山村视察时强调,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面对这份嘱托,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着力推动葡萄品质提升工作,改种了综合收益更高的“阳光玫瑰”等新品种。去年,毛竹山村的葡萄产业平均亩产较上一年提高了近250公斤,产销两旺。


这些年,依托周边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红色旅游资源,毛竹山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新业态,打造“红+绿”乡村旅游品牌。产业火了,旅游也火了。2022年,依靠葡萄产业及旅游产业,毛竹山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8万元。


“真希望总书记能再来毛竹山村,品尝我们新种的葡萄。”南一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军荣说,“如今我知道了乡村振兴的幸福滋味,就如我们的葡萄这般越发香甜。”(广西日报记者 王艳群 广西全州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邓琳 曹文郁)



海南·毛纳村

明信片背后的致富“密码”


片片嫩绿茶叶,为海南毛纳村打开了致富路。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海南承载着无数人的梦。


王启望有一个梦,一个带领大家走向致富路的梦。10多年前,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他回到家乡——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致力于创业。


毛纳村处于五指山深处,热带高山雨林气候让大叶种茶味甘又清甜。创业中,王启望不断探索,琢磨出了一套立体化生态种养农业模式。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来到毛纳村,勉励乡亲们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的祝福和鼓励,让我们干劲满满!我们村现在种植茶树的农户超过80%,村里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都翻了一番。毛纳村还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王启望说,这片片茶叶为小小村庄打开了致富路。


“我精心挑选了张明信片,真想给习近平总书记看看。我想对他说,茶叶,让毛纳村找到了致富的法宝。”望着手中的明信片,王启望充满了希望,“我相信,沿着生态致富这条路,毛纳村的绿色小康路会越走越广阔。”(海南日报记者 严兰青 陈若龙 谢式伟)



重庆·华溪村

奔跑吧,华溪村!


重庆华溪村坐落在青山绿水间。


三月,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草木吐翠,春意盎然。整饬一新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地里的黄精长势正好。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考察调研,来到大山深处的华溪村,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他在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几年光景,岁月更迭。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改变的是当地人的生活与未来。当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黄精,如今种植面积达到730亩,加工后的优质“中益黄精面”也销往海外,黄精真成了“黄金”。


2019年以来,村民陈朋“返承包”7亩黄精种植地,养起了蜜蜂,参加了技能培训班学习木工手艺,还主动承担起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去年一家人的收入突破了10万元。“腰包鼓了,向前奔跑的劲头也更足了。”陈朋的脸上写满了开心。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啷啰,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来不愁穿……”黄精地里,哼着民歌的老乡们正努力把幸福生活“跑出来”!(重庆日报见习记者 刘冲)



四川·石椅村

石椅羌寨忙“升级”


四川石椅村民宿极具当地风格。


驶过弯弯曲曲的山道,叮叮咚咚的敲击声、欢快的机器轰鸣声迎面而来。这里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趁着春光明媚,道路拓宽等基础设施改造、民宿改造等,正如火如荼进行。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石椅村就是视频连线的点位之一。


“有信心,有干劲!”邵川站在参与连线群众的第一排,备受鼓舞。连线结束后,他立马对自家的“尔玛人家”民宿改造规划方案进行了升级调整。


春节假期,大量游客让村民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腊肉、香肠等特产销售一空,农家乐都住满了。”回忆春节时的热闹,邵川仍旧激动。


积极行动的不止邵川一家,石椅村村民纷纷加快升级硬件、改造民宿,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外出学习,学转变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加快自我转型步伐。


如今的石椅村迸发出巨大的奋进热情,每天都有新变化。一股发展的春潮,让这个小山村热闹红火。(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通讯员 蒋炜)



云南·迪政当村

独龙江畔幸福“织”出来


李文仕(左)正在编织独龙毯。


积雪融化,独龙江河谷流水欢畅。春节过后,每天都有大批游客穿过独龙江公路隧道,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领略自然风光、体验民风民俗。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昆明亲切会见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迪政当村的独龙族老人李文仕当时也在现场。第一次走出独龙江乡、第一次坐飞机的她,还激动地用独龙语唱起自编的“感恩歌”。


最近,慕名而来的游客挤满了李文仕家小小的院子。今年76岁的李文仕老人精神矍铄,一边麻利地编织手中的毯子,一边唱着古老的民歌,自信大方地展示着独龙族传统文化。


李文仕的女儿李玉花从小跟母亲学习编织独龙毯的技艺,如今已经成为编织能手。她说,今年1月以来,家中编织的独龙毯已经卖出20多床,收入约1万元。


曾经贫穷落后独龙江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迎来巨变。现在,独龙江乡已实现5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互联网营销模式更是让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坚果、独龙毯、蜂蜜等特产走出大山。


独龙江畔,幸福生活“织”出来。(云南日报记者 郑海燕 通讯员 施劲强)



甘肃·富民新村

说说“搬家”那些事


特色产业助力甘肃富民新村大发展。图为村民在古浪越海农业现代智能温室里采摘串收番茄。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挪穷窝、住新房、有产业、能致富,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说起近年来的生活变化,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感慨万千。


李应川祖祖辈辈生活在古浪县南部山区,那里山大沟深,生活条件艰苦。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2012年以来,古浪县持续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生态移民小城镇,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6.24万人。


2018年5月,李应川一家搬进富民新村,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和养殖暖棚,收入节节攀高。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富民新村考察时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


牢记殷殷嘱托,富民新村村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和各项惠民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感恩奋进、埋头苦干。


“我们通过‘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组织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延堂介绍,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68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90万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宁夏·原隆村

从年年无“余”到年年有“鱼”


宁夏原隆村。图为原隆村光伏产业。


仿佛魔术一般,冯秀清大手一挥,鱼池“沸腾”起来,千百尾加州鲈鱼追逐撒落的鱼食,跃起落下,溅起水花串串。


好日子如同这“沸腾”的池水,把冯秀清的一颗心捂得滚烫:“10年前,家住山里,一年到头啥也不‘余’。10年后,家家不仅年年有‘余’,户户还都有房子、车子和票子!”


冯秀清说:“2012年,我从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上青石村搬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在同村劳务经纪人的带领下,选择外出务工,一年收入两三万元。但是,我知道这不是幸福的终点。”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和乡亲们围坐一起,共话家常。


“总书记的关心和期望,给足了我们干劲;原隆村一天一个样,召唤我们回家。”2019年10月,冯秀清回到家乡,在宁夏佳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管理温棚,“从家到大棚不到2公里,一月收入600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


一幢幢温棚里,各类优质水果“扎根落户”;“鱼菜共生”大棚中,50立方米的池里鱼群如云。


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冯秀清的新生活是原隆村日新月异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今日的干沙滩,明日要变成金沙滩。如今,这片金沙滩熠熠发光。(宁夏日报记者 秦磊 毛雪皎)


监制:曹曦

策划:王璐瑶 田旻佳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旻佳 李舒涵 周睿 郭加尧

海报设计:齐青杨 成桂红

编辑:胡蓉 胡凯瑜

统筹:晏海艳

编审:刘丹

更多新闻

· 贵州代表团举行组团会议 推选徐麟为代表团团长 李炳军陶长海为副团长

· 《贵州日报》刊登乾兴平署名文章:凝心聚力促发展 团结奋斗向未来|写在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